信息来源: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3-01-05
李可染(1907年—1989年),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齐白石弟子。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齐白石老师生长在中国画最腐朽的年代,而他的成就如此辉煌是了不起的,当时复古的保守派与八大山人在野派是尖锐对立的,而齐老却走了另一条路,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变化是极大的。齐白石和黄宾虹家里都有很多的草稿,反映了这个情况。
齐白石与李可染。
一个艺术家必须有直接经验(观察写生)、间接经验(学古人成就),创造乃至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发展。清代是中国画史上的下坡腐朽期。但在考古、金石上的研究有很大贡献,使中国画的线有雕刻感。
1947年,齐白石为李可染作品《搔痒图》题词:
搔上痒在下,搔下痒在上。 汝不爱其亲,谁为开痒痛。
齐老从工匠画吸收了民间艺术的淳朴味,又从士大夫那里融合了传统古典艺术,他不仅是画家,而且是伟大诗人。中国古语云:“要画内求画” 及 “画外求画”,树根深而树干壮,不要成为”豆芽菜“。
1947年,齐白石为李可染作品《牧牛图》题词:
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
齐白石先生是一个 “大天才” 却用最笨的功夫。
“意境” 乃真实的精粹加上自己的理想。“意匠” 是 “真实到艺术” 的加工过程。艺术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创造性。
齐白石先生的画面特点:
1、民间与古典艺术的统一;
2、雅与俗的统一;
3、形神兼备。
对象的真实和人的感情结合。“缘物寄情”。艺术性和真实性统一。艺术的力要含蓄,刚与柔统一。
齐老曾说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
“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此二者余尝笑古人,来者有笑我者,恐余不得见。” ——齐白石辛酉(59岁)日记。
东方艺术总是将矛盾的两面统一起来,“化腐朽为神奇”,如此方能达到“化境”。
本文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李可染论艺术》 1958年1月6日李可染在齐白石遗作展览会上的讲话。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商务中心A座204 网址:www.bjqbsyyh.com
技术支持:鸿峰科技 网站访问人数: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