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章刊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刊登

李松:齐白石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色(下)

信息来源: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5-02-10

作者简介
      李松,1932年生。名李松涛、笔名李松。195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留校任教。曾任院刊《美术研究》编辑,《美术》杂志社社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吴作人国际基金会艺术委员、炎黄艺术馆副馆长等。

齐白石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色

    吴昌硕年长齐白石19岁,他的艺术对齐白石后期产生过影响。尽管有过“南吴北齐”的说法”,但齐白石对吴昌硕的艺术是一向心仪的,钦佩“老缶衰年别有才”以至于说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 (徐渭、朱耷、吴昌硕) 门下转轮来” ,齐白石也曾购买过不少吴昌硕的作品进行观摩、研究。


吴昌硕《画梅诗》
      但是,吴昌硕、齐白石都是个性很强的艺术家,已经走向成熟期的齐白石不可能像早年学习何绍基、金冬心那样地临仿吴昌硕的书画作品,否则便会失去自我。
      吴昌硕的艺术“画气不画形”、“活泼泼地饶精神”,在气势的磅礴、情感的热烈、风格的朴拙等方面,与齐白石的书画创作有不少一致之处,如齐白石自己所说“我们的笔路倒是有些相同的”,但是两人的艺术渊源有别,文化根基、创作经历不同,作品的精神境界、审美特色有很大差异。

齐白石《篆书四言联》

      吴昌硕的艺术浑厚、沉郁、雄阔、朴茂、气度雍容,包含有更多远古的文化信息;齐白石的艺术雄强、直率、生辣、恣肆,有着更多执着的生活热情和民间文化气息。
      更概括一点说,在大气磅礴的共同审美基调之中,吴昌硕的艺术倾向于浑古,齐白石的艺术偏于清逸。


清乾隆年拓《祀三公山碑》

      融合于各人艺术整体之中的书法创作,两人都受到过近世书法家赵之谦等人开创的新书风和汉魏书《祀三公山碑》等的影响。但无论篆、隶、行、楷,吴昌硕都上溯得更远,取法更宽,根基更厚。“曾读西汉碑,曾抱十石鼓”、“强抱篆隶作狂草”的吴昌硕书法有“自我作古空群雄”的气概和影响力。

吴昌硕 临汉《祀三公山碑》

    齐白石没有吴昌硕那样优越的条件和机遇,借鉴的范围较窄,他在传统的学习、继承上是按照自己的发展轨迹前进的。他在一度学习时人之后,选择汉晋碑刻和李北海为立足根基,融进诗书画印,写真性情,他的书法作品在雄强、苍劲之中,还有一种风流萧散的韵致,在矛盾对立中达到互补、和谐。

齐白石 集汉《祀三公山碑》联
       在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上,吴昌硕是以书法入画,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齐白石是作书如作画,他的书法布局、行次,字的大小、疏密、浓淡、正与变,有很多绘画性因素。他的书与画把传统与现代、与生活拉近了距离。

      吴昌硕与齐白石是在19、20世纪之交,先后矗立于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两位巨匠,在强化笔墨,更新中国书画面貌上,各自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齐白石不要后人“似”他,他的书法作品不曾作为范本流传,但贯穿于他的书法艺术之中的创造精神和对于书法规律一超直入的理解与把握,在书法史上是具有永恒价值的,他的大量墨迹遗存也将永远为人们所宝爱。      (完)
            本文原载《齐白石全集》第九卷
             《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商务中心A座204    网址:www.bjqbsyyh.com
技术支持:鸿峰科技    网站访问人数:11226